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葱省规上工业负增长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数据显示:2019年前3季度,葱省各地市工企营收、利润增速均为负增长(根据名义值计算)。该图来自百度贴吧中的“数据某省吧”,在微信中有一定的流传度。实际形势是否如此不堪?
 
先说明一下主要结论:
 
第一,这一现象和挤水分有关。2017年,国家统计局宣布将在2019年把地方GDP核算将收归中央政府,在此背景下持续的统计核查、统计执法,使得名义值同比增速缺乏可比性。另一个伴随的结果,地方GDP加总值和全国GDP越来越表现一致。
 
第二,服务业营改增之后,工企逐步将自己的服务业部门切出来,向服务业转移,从而追求税收优惠。这样也导致了工企总体利润金额的减少,我们看到有限的数据来源,验证了这种可能性。
 
第三,由于地方GDP核算、全国GDP核算相对独立,因此,地方GDP核算挤水分,不会直接影响到全国GDP的规模、增速。
 
第四,2019年9月,国家统计局宣布,我国将实施GDP核算下算一级,也就是由国家来统一核算地方GDP。地方GDP将与全国GDP越来越趋于一致,从2017年以来的挤水分将告一段落。
 
第五,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不能看名义值计算得到的增速,一定要看可比增速。作为参考,也可以观察克强指数、名义GDP增速等指标。
 
 
统计局的解释,关注五大原因
 
国家统计局在发布前3季度工业企业数据时,已经在明确指出,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也就是说,按报告期与上年公布的名义值计算得到的同比增速,这样做是不对的,其主要原因有5点。这5点详细可以参见统计局网站中的附注四。【1】
 
其中,这5点解释按公布时点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2014年8月(公布2014年1-6月工业数据),公布内容:
 
(一)根据统计制度,每年定期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范围进行调整。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标准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而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变化。
 
第二,2018年6月(公布2018年1-5月工业数据),公布内容:
 
(二)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要求的企业进行了清理,对相关基数依规进行了修正。
 
(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跨地区、跨行业重复统计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开展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查情况,2017年四季度开始,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跨行业重复计算进行了剔重。
 
(四)“营改增”政策实施后,服务业企业改交增值税且税率较低,工业企业逐步将内部非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剥离,转向服务业,使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有所减小。
 
第三,2019年3月(公布2019年1-2月工业数据),公布内容:
 
(五)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全面清查结果,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单位进行了核实调整。
 
假定统计局从公布之日起采用上述附注说明的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完善。那么有两个结论:
 
其一,2018年6月公布1-5月数据之前,即2018年1-4月的数据仍然采用旧方法,而2019年1-4月已经采用了新方法进行统计,所以2019年前4个月的绝对值与基期绝对值的可比性会受到较大干扰。
 
其二,加强统计执法、加强数据质量管理、营改增政策导致工企利润转向服务业,这些因素从2018年6月已经开始纳入考虑。从累计同比的角度来看,这不但会影响到2019年上半年绝对值与基期的可比性,还将进一步影响到2019年下半年绝对值与基期值的可比性,但这种影响会在2019年6月之后逐步衰减。
 
其三,2019年3月公布了1-2月数据之后,根据四经普结果对工企数据进行调整完善,还将进一步影响到后续名义值与基期值的可比性。该影响将至少持续到2020年1-2月的数据。
 
其四,加强统计执法、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客观上具有“挤水分”的效果。而营改增之后的工企利润转移至服务业,这属于利润的结构变化,我们将能够观察到服务业利润绝对值的异常变化。
 
下面开始上图。
 
先来看工企的利润转移效果
 
如果确实存在工企利润向服务业转移,我们应该能够观察到服务业利润绝对值的异常变化。不过这方面的数据源很少,仅有北京市公布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利润累计值、以及累计同比增速。我们根据利润累计值得到了基于名义值的同比增速(不可比口径),将其与可比口径的增速进行对比,得到了图2。
 
 
观察图2,可以有3个结论:
 
其一,基于名义值计算的累计同比(不可比增速)来看,2019年1至4月,北京市服务业利润同比增速达到139%,之后从1-5月开始,增速明显放缓,但也持续在20%以上。这一现象,与前面描述的推论一致。即,2018年1-5月开始采用新的方法完善数据,因此,2019年5月之后的绝对值和基期数据开始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之前则缺乏可比性。
 
其二,在北京的服务业,基于名义值计计算的累计同比增速,大幅度高于可比口径的利润增速。这和工企利润增速恰恰形成了一组镜像关系,从而验证了工企利润向服务业转移的变化。
 
因为只有北京的数据,我们无法得知其他地区的情况,但是北京的数据确实无法拒绝我们的假设,即:工企确实向服务业转移了一部分利润。
 
再来看挤水分的效果
 
加强统计执法、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以及根据四经普结果对工企数据进行调整,客观上具有一定的“挤水份”效果。不过,工企利润或工企营收缺乏全国、地方较长时间的可比数据,这里我们观察全国GDP和地方GDP的绝对规模和增速水平,从这两个视角来看挤水分的效果。
 
一直以来,全国GDP和地方GDP的统计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全国GDP核算,并不是简单根据地方数据进行加总,而是根据规模以上企业统计直报、加上规下企业抽样,以及估算等方法得到的数值。
 
尤其是2019年9月,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国将实施GDP核算下算一级,也就是由国家来统一核算地方GDP,之后全国GDP和地方GDP将会更为一致。事实上,早在2017年10月30日,中国政府网的新闻已经明确,我国将利用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在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
 
作为统一GDP核算的铺垫,2017年以来统计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统计核查之下地方数据开始不断挤水分。图3显示,2002年至2014年期间,地方GDP之和一直大于全国GDP,在2014年,地方GDP之和超出了全国GDP4.3万亿(当年全国GDP为64万亿)。之后,这一差值有所缓和。从2017年开始,地方GDP之和开始明显向全国值趋同。2017年,这一差值为2.6万亿,较2016年下降了1.4万亿。2018年,这一差值为1.4万亿,较2017年再次下降1.2万亿。这两个就挤掉了2.6万亿。2019年的差值可能进一步缩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各省级单位统计局,2019。
 
下面从GDP增速来看挤水分。
 
如果把全国GDP增速放到31个省市的当中进行比较,这时候我们有32个增速样本。一般来说,全国增速应该处于全部样本的中等水平,也就是16名上下。但是实际情况是,1999年有数据以来的21年中,全国增速排位的中位数是28名。也就是说,32个样本中,全国增速平均排在倒数第5位。或者说,平均意义上,21年中,有27个省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增速,只有4个省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2017年以来,这种情况有持续改善。2019年前3季度,全国增速在32个增速中排名18,基本上已经处于中游水平。这也说明了挤水分有一定的效果。
 
 
最后,中国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
 
我们可以参考克强指数进行观察。大体的观察是:目前的情况要好于2008年末,也好于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不过,目前的经济状况确实处于持续下行过程之中,是2003年以来,仅次于前述两个时期的下行期。
 
另外一个视角是名义GDP增速,具体可以参见前文《经济周期消失了?》 该角度的结论,和克强指数比较一致。
 
 
数据来源:WIND,2019.说明:该指标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创造的指标,用来评估中国经济增长情况。该指数由三种指数结合得到:工业用电量增速(40%)、铁路货运量增速(25%)、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35%)。其权重依据,是根据三者增速与GDP增速拟合模型的一个简单的回归分析结果。
 
【1】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10/t20191025_1705454.html
 
话题:



0

推荐

徐奇渊

徐奇渊

94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