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月10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CPI、PPI同比涨幅分别为4.3%、-1.5%。这似乎表现出了CPI和PPI背离的矛盾现象。但事实上,如果剔除食品价格涨幅,则非食品CPI、非食品PPI同比涨幅分别为,0.7%, -2.0%。
 
其中,非食品PPI同比增速与去年10月水平较为接近,同为2016年中以来的最低。如果不考虑春节效应,则非食品CPI同比增速是2009年末以来的最低值。实际上,从非食品口径来看,CPI与PPI的趋势基本一致,目前均处于多年以来的低位。
 
这表明,疫情冲击之后的复工过程中,我国经济仍面临总需求的进一步收缩。当前,我们首先应该担忧的,并不是总需求过热问题、也不是通胀问题,而是总需求不足问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另外一项证据也表明,食品价格上涨本身,主要是供给冲击导致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看到,PPI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较高,3月同比为4.5%,较1月和2月的5.1%略有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另一方面,对应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却出现了显著下滑、甚至是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2月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2.2%,不但较2019年11月的8.3%显著回落,同时也明显低于同期的食品类PPI增速。而食品制造业2月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33.5%,甚至较去年末10%左右的水平大幅下挫。
 
这也表明,食品制造业和餐饮等行业一样,也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PPI的食品类同比增速并没有需求因素的支撑,主要是供给因素导致,例如:猪肉价格因素,此前物流不畅导致供求被阻断等等。
 
食品类PPI的高位运行,和食品类工业企业利润的显著下滑,这种反差进一步表明:食品价格上涨主要由供给冲击导致,由此出现了含食品、不含食品价格指数的背离。不过,当前食品价格虽然还在高位,但其正在趋于稳定或出现回落。3月,CPI食品烟酒项目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PPI食品类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不过,随着物流畅通、生产秩序恢复,以及去年基期猪肉价格较高等力量逐渐发挥作用,后续CPI和PPI当中的食品价格有望进一步回落。在此背景下,含有食品、不含食品的价格指数将更为一致,与此同时,总需求不足的情况将更加水落石出的表现出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此可见,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并不是通胀问题,而恰恰是总需求不足。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需要对当前较高CPI通胀率保持较高的容忍度,不必对当前的全口径通胀率做出反应。
 
不过,当前CPI通胀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消费者对通胀率的感知较为强烈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当中,财政政策尤其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之下,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企业投资仍然缺乏信心,此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较小。同时,货币政策应更多扮演适应性、跟随性调整的角色,为政府和企业融资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
 
本文已经发表在《人民网-财经频道》
话题:



0

推荐

徐奇渊

徐奇渊

94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