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基于全球供应链调整的现状,本文对全球供应链在贸易、科技、投资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虽然中国出口关键产品的种类优势并不明显,核心技术与美国尚存差距,但中国具备巨大的内部市场规模,且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收益率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我国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制定及预期管理,缓解中国产业链优势下滑的风险。
 

01

中美供应链竞争涉及多个领域
 

第一,贸易领域。从全球贸易的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的份额从2017年以来不断提升、巩固。不过从美国的进口市场份额来看,2017年中国在美国进口的市场份额就已经见顶,达到22%左右,去年降到了18%,东盟国家则从7.2%提高到10%,中国丢掉的将近4个百分点中有3个百分点被东盟拿走。

 

为了观察全球贸易中各国的产业链影响力,我们团队做了一个分析,按照HS的六位码分类,全世界所有国家出口的关键产品共有5,000多种,其中3,000多种是中间产品。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我们梳理了各国出口的关键产品数量,这个数量越多,说明这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越大。(具体地,我们参考了IMF 2017年一篇工作论文的网络分析方法,关键产品的界定是:出口这种产品的国家越少,这个产品就越关键,进一步的分析还可以结合一些高科技行业的分类。

 

结果显示,按出口的关键产品种类数量来说,中国排在第一,但是领先优势并不明显。美国、德国和中国比较接近,后面是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

 

如果中国跟美国单独比较,在出口关键产品和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方面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如果去跟“五眼联盟”、“G7”、“瓦森纳协定”等国家的整体相比,中国供应链的影响力处于下风。

 

我们一定要避免跟所有西方国家对立,在供应链问题上,一定要区分美国和西方,“美国”不等于“西方”。

 

另外,我们也经常讲俄罗斯的经济体量跟韩国非常接近,但是俄罗斯出口关键产品的种类数,与韩国差距仍然较大。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国家产业链的“二元悖论”:一方面要获得这个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一方面要保障绝对安全及完全自主可控。但是这两方面实际上难以同时兼得。

 

第二,技术领域。我们团队对世界专利组织(WIPO)的专利合作协定(PCT)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全球专利合作方向可以发现,中国跟其他国家的专利技术合作在2014年达到峰值,当时中美合作专利占中国全部合作专利的50%左右(之前几个“五年计划”时期平均是40%多一点),到2019年下降到31%。

 

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中国和美国技术合作出现下降;第二,与德国、日本等中间国家的科技合作占比在上升,这是好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跟美国合作下降的真空;第三,在更新2020年的数据时发现总体情况不太乐观,2021年后,中欧关系、中日关系波折可能加剧中外技术合作的困难;第四,尽管中美合作有所减弱,美国仍是中国第一大科技合作伙伴,仍然明显领先于德国、日本等国家;第五,虽然中俄关系很好,俄罗斯在某些领域的技术能力也比较强,但中俄每年的专利技术合作项目峰值仅5项,谷底为0,平均2项。

 

相比之下,在过去十多年当中,中美之间专利技术合作的年平均值是1,200项,下降以后也有每年900多项。

 

中俄技术合作关系弱,一方面是主观原因、有所保留;另一方面,尽管在军工等个别细分领域俄罗斯有优势,但是从宏观上看,俄罗斯跟中国的科技差距是全方位的,所以我们对于中俄科技合作不要抱有太大期望

 

很多时候,我们对中国自身专利技术的国际地位也有一定误解,需要客观认识。过去很多年,中国的PCT专利数量连续第一,进步确实非常大。但如果从核心专利的角度来看,2019年,美国占到全世界核心专利数量的40%左右,日本是23%,中国是5.3%。

 

跟20年前相比,我们进步非常快,但是跟美国、日本差距仍然较大。具体体现在34个行业层面,我国偏科(偏科是一个中性词,偏科会有利有弊,但这是另一个问题)比较明显。有40%的核心专利集中在数字通讯一个行业上,且与美国还有一定差距,是美国核心专利数量的75%。而美国的数字通讯专利数量,还不是美国核心专利数量最多的行业,美国有3个行业的核心专利比数字通讯行业更多,分别是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制药。

 

可以发现,中美差距越小的行业,就越容易被制裁,最典型的就是数字通讯和电信行业。在发动机与涡轮机行业,曾经受到制裁,但过了四、五个月又从制裁名单中移出来,这之后制裁压力不大,因为美国发现在这个行业里能挣中国的钱,而且技术代差大,所以没必要制裁中国。但是对中国而言,这些行业必须得自己做,做和不做还是不一样的。

 

第三,投资领域。我们先来看最近比较有争议的一个数据:商务部的FDI在今年初以来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增速。但是换一个口径来看,国际收支平衡表项下的FDI有多个口径,我对照了最接近的一个口径,就是包括股权和债权在内的非金融机构FDI。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负增长,这跟当时的“反垄断”、“双减”、“双控”措施有关,今年上半年又呈现正增长,但只有5%的增速(BOP数据,非商务部数据)。

 

另外,我们团队也使用了跨境并购企业案例数据库进行加总,验证商务部的FDI数据。上述两个口径都显示出,商务部FDI增速可能偏高,结合外资商会在近几个月的调查来看,也支持我们的这种观察。所以我们要客观看待FDI的情况。

 

02

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

 

第一,中国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面对这个庞大市场,外资企业在华业务可以分为外销与内销两类。

 

2006年,外资企业的出口销售额为5,600亿,是内销的7倍。而在去年,内销额为1.4万亿,出口额为9,000亿美元,外资出口规模维持在这个9,000多亿美元的水平已经近10年,甚至有所减弱。

 

现在内销已经是外销的1.5倍,或者说60%左右的业务对外资企业来说是"In China, for China",即使美国提高关税,对外资企业的内销业务也没有直接影响,这是有利的一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发挥国内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这对于巩固我国产业链地位非常重要。

 

第二,中国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显著高于其他地方,根据某主要外国商会数据统计,东盟的投资收益率比中国低6个百分点,北美和欧洲投资收益率比中国低9个百分点。但是该国企业在华只布局了9%的投资,相当于新加坡和泰国的总和。

 

而新加坡和泰国是中等或者小型经济体,在中国市场上仅布局这样量级的投资,比重显然偏低,而其在北美和欧洲的投资占比将近50%。

 

为什么?

 

因为该国企业担心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外资企业的投资要考虑未来二、三十年的现金流,以及投资是不是可回收等因素,他们考虑在华投资有可能未来面临抵制生产或资产被没收的情况。这也提醒我们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包括舆论、媒体、公众心理等方面要有对世界包容开放的心态。

 

虽然中国市场有这么多优势,但外资企业有的时候并不只是简单考虑经济利益一个方面,就像俄乌事件中,虽然BlackRock将损失上百亿美元,英国石油公司也有很大的利益,法国与意大利银行的股价将会大跌,但这些跨国公司仍愿意撤出俄罗斯市场。

 

这提醒我们不能挥霍外资企业对中国的依赖性,要珍惜并创造更多的市场稳定性。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目前在中国投资回报率仍然是很高的,但是在华经营最大的问题还是政策不确定性太大,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政策制定过程,使之更加科学、更加可预期,改善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的信心与观感。

 

本文根据会议发言整理

 

话题:



0

推荐

徐奇渊

徐奇渊

94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