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1年07月27日 13:05

海外食堂拾趣

海外食堂拾趣 国外研究所的食堂,既有西欧和北美的“厨房”模式,也有和中国相近的日本模式,还有德国基尔研究所这样的外包模式。三者的区别,反映了对于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理解有所不同,并且这种理念进一步成为平衡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同出发点。 不同地方的美食,是体会当地文化重要的视角。不同地方的日常工作午餐,更是观察当地社会生态的有趣视角。在国内,凡是有些规模的机构总会有个食堂,这多多少少也算一种福利。   近年来,...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26日 09:30

上半年财政“超收节支”,下半场还需发力

上半年财政“超收节支”,下半场还需发力 在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上半年财政收支形势呈现明显的“超收节支”特征。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的下行压力与结构性困难等“近忧”,财政政策在支持基建投资和解决中下游企业利润压缩等结构性问题上,还可以进一步用足空间、发挥更大作用。 文 | 盛中明 徐奇渊   2021年7月20日,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4.5%。   在经济稳步...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21日 12:50

稳增长仍要着眼于扩大内需战略,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用足可用空间

稳增长仍要着眼于扩大内需战略,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用足可用空间 从短期来看,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下半年财政政策应当用足可用的空间、更加积极有为,不能乱花钱,但也不能“一刀切”。尤其是要稳定基建投资增速,避免基建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而货币政策需适应性地为国债融资提供比较合意的金融市场环境,避免挤出效应。     文|余永定 徐奇渊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经济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7%...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12日 15:59

需求侧管理:住房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重点领域

需求侧管理:住房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重点领域 本文根据徐奇渊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第30期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整理   需求侧管理在新的形势下被提出来。需求侧管理既是手段也是目标,更多要靠市场的力量。政府要做的事情是减少市场扭曲、减少对需求的抑制、理顺分配机制,把潜在的需求真正激活、释放出来。 01 需求侧管理提出的四个背景   我们在1998年、2008年也分别提出过“扩大内需”,尤其在2008年推出了强劲的刺激政策。与之前两次扩大内...
阅读全文>>
2021年06月29日 11:30

2021年中国经济下半场的两个挑战

2021年中国经济下半场的两个挑战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但仍面临两大挑战。   现实挑战:原材料成本上涨引发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这影响到了工业部门复苏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潜在挑战:随着欧美等国家的疫苗普及取得进展,全球市场的供求缺口将得到有效缓解,我国出口,以及疫情期间国内暂时活跃的进口替代生产,都将面临回调压力。     2021年中国经济下半场的两个挑战:工业部门的视角   文 | 徐奇渊   本轮疫情...
阅读全文>>
2021年06月18日 12:53

全球产业链重塑与中国选择

本文是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报告《全球产业链重塑与中国选择》的总揽报告。课题联合主持人:徐奇渊、东艳。课题组主要成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团队:赵海、苏庆义、崔晓敏、姚曦、杨盼盼、马盈盈、熊婉婷、董维佳、陈思翀、郎平、潘圆圆、侯蕾。执笔人为CF40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经济发展研究室研究员徐奇渊。   “在分析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过程中,我们将中美冲突作为一条主线,疫情冲击、数字化...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27日 13:04

通胀并非当前经济主要矛盾 宏观政策应加大力度激发内需

通胀并非当前经济主要矛盾 宏观政策应加大力度激发内需 内需不但显著弱于外需表现,而且也弱于疫情之前的常态表现。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有必要加力而不是过快地“转弯”。   2021年初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修复,一季度GDP增速达到18.3%。特别是供给端的工业增加值,一季度不变价同比增速升至24.4%,需求端人民币计值的出口名义同比增速为38.7%。   刚刚发布的4月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延续了这种强劲恢复态势。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考虑到去年同期复工复产...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06日 18:30

大规模减税降费按下暂停键,积极财政政策何去何从?

大规模减税降费按下暂停键,积极财政政策何去何从?

本文已发表于《财经杂志》


在收入端,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在取得重大成果的背景下,由于巨大的减收压力或许已被按下暂停键

在支出和债务端,从四个口径的赤字率观察,2021年积极财政实际收缩的程度要大于官方赤字体现的收缩程度预算安排中,全口径政府支出增速罕见地显著低于收入增速,也显示了财政政策的审慎态度。

我们或许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断:面临巨大减收压力,财政政策在积极导向下将更加关注风险...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30日 13:47

中美是否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书评

——评《直面中美贸易冲突》   内容简介:中美贸易摩擦已历时三年,传统贸易冲突领域对应的关税战出现了暂时的缓和迹象,在产业政策、国有企业等问题上的共识仍然有待磨合,而在技术领域的冲突仍在延续。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国应明确自身核心利益,直面冲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尤其应以制度协调和制度开放进行应对。   *本书为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09日 11:02

在历史的变化中参悟不变|书评

在历史的变化中参悟不变|书评 “ 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并不容易,在理论信条无法通过实践检验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改变。宏观经济研究要做到宏观分析的逻辑和框架具有一以贯之的一致性,这不仅仅和学术能力有关,更需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   文|徐奇渊 陈胤默   毫无疑问,宏观经济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人们似乎“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容易陷入不可知论并失去方向。所以我们只好选择相信宏观经济是可以理解的。  ...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03日 13:22

全球金融危机会悄然而至吗?

“疫情终将过去,人类也将逐渐被治愈,但是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将陷入长期的‘病态’之中。 ”   在2021年年初疫情强势反弹之下,全球企业债务、政府债务和银行不良贷款均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全球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也在上升。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开始在欧美蔓延,全球金融市场一度动荡,美股发生多次熔断。当时的主流观点是,此次冲击的性质是经济危机,而非金融危机。   较多提到的原因是,当时家庭、企业部门的杠杆率...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25日 13:59

如何理解需求侧管理?

如何理解需求侧管理? 面临有效需求不足、资产价格上升的艰难权衡,   “需求侧改革”提供了新的政策空间   2020年11月25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首提“需求侧管理”。之后,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需求侧改革”。   12月18日发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再次提到“需求侧管理”,并进一步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12日 15:00

人民币汇率开年大涨,对经济影响几何?

  本文根据1月7日接受CF40采访的内容整理   背景:人民币7个月内升值近10%,开年首个工作日升破6.5,两日一度上涨超千点。   Q:人民币站上两年半新高之际,我们关注高汇率对经济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人民币升值配合美元弱周期,汇率改革是否迎来了适宜的时间窗口?   在专家看来,评估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不能仅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要看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按此计算,人民币其实升值的并不多。人民币升...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22日 10:00

外资机构看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吗?

外资机构看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吗? 文 | 徐奇渊 戴雨汐   近年来,中美关系总体处于紧张状态,各大领域都面临一定压力,金融领域也未能例外。那么外资金融机构如何看待这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外资金融机构是否仍然看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为此课题组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并得到了以下三大外资商会的支持: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apanExt...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16日 11:37

双循环之下:货币金融体系逻辑之变

双循环之下:货币金融体系逻辑之变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此后的多个重要场合,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阐述,并逐步形成了“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表述。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新发展格局,就是基于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这其中也包括了对我国实体...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2日 09:00

金融开放之三:外资银行为什么“越小越不行”?

金融开放之三:外资银行为什么“越小越不行”? 数据显示,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也相对较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外资银行“越小越不行”的现象?   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课题《2020外滩金融开放报告:感知政策的温度》(以下简称《报告》)从负债端、资产端和中间业务三方面就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在负债端,外资银行的存款来源面临约束,而同业拆借市场成本较高;在资产端,外资银行错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期...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24日 19:23

金融开放之二:外资金融机构面临的五个障碍

金融开放之二:外资金融机构面临的五个障碍 近年来,中国金融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让外资机构感受到改革举措的温度。但同时,外资机构仍感觉在华业务面临一定障碍。为何会存在这种落差?这些困难、挑战的性质,到底是不公平、还是水土不服?   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课题《2020外滩金融开放报告:感知政策的温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经问卷调查,尽管从外资金融机构的视角看,水土不服的感受占有较为可观的比例,但外资机构受访者对不公平的感受仍然...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19日 11:25

金融开放报告系列:待解的问题

金融开放报告系列:待解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但是,政策的放开并不意味着业务开展的顺利,诸多无形障碍依然阻碍外资机构的发展。这既有外资机构自身因素,也受限于目前的开放政策。   为什么一边是政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一边是外资机构不满意的增加?哪些困难是外资机构自身的水土不服?哪些是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障碍?哪些是金融改革的应有之义?金融开放与金融改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为了解答上述一系列问...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11日 08:01

产出缺口在扩大吗?CPI、PPI告诉我们什么

产出缺口在扩大吗?CPI、PPI告诉我们什么 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可能正游荡在比较乐观的预期,以及相对疲弱的数据之间。   11月10日,统计局发布了10月物价指数,数据似乎表明:总需求仍然处于低迷之中,甚至产出缺口仍在扩大。这与此前市场的乐观预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其中,10月CPI同比增速0.5%,较上月1.7%明显下滑,同时,CPI核心通胀率已经连续4个月维持在0.5%的水平未获得提振。同时,10月PPI同比增速-2.1%,与上月持平,也没有出现回升。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03日 19:00

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按语:过去十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调整,经历了“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等思考与探索。最终在新形势下,双循环的新发展思路更加明确、清晰起来。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公报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从供求互动出发,同时又超出了简单的供求关系,扩展到了生产...
阅读全文>>